「愛情,沒有對與錯,只有真與假。」
電視劇出現過無數次的對白;我就是喝這些奶水大的,差點被騙了。
也許,在「感受」的層面而言,它是對的;但我們似乎都忘記了,除了感受層面以外,我們的還有拍拖、分手、結婚、離婚等「行動」的層面。若說「拍拖沒有對與錯,只有真與假」、「分手沒有對與錯,只有真與假」,是不是有點不負責任?
思前想後,還是讓自己blog一blog,讓情緒有個出口,讓感覺發聲。
作為旁觀者,叫你振作、好好的活,實在說得太容易,甚至不近人情。我知道,你不喜歡、也不希罕別人「憐恤」的眼光。i've been there;最討厭給人家說成什麼「抗癌鬥士」,come on,我只是個死唔去嘅凡人。
我也明白,他並不是個人渣,真的。
昨天到現在,有兩首孫燕姿的歌不斷在我腦海給點播著,每當我想到你的時候。
「我不難過,這不算什麼,只是為什麼眼淚會流我也不懂……」
一直看著你艱辛地、勉強地踏著<我不難過>的路;我祈求,這個暑假,你能大聲地說:「我很難過!」,然後,昂首闊步,走進<開始懂了>的疆界--「用心酸微笑去原諒了,也翻越了,有昨天還是好的;但明天是自己的,開始懂了,快樂是選擇」。
「開始懂了嗎?」我問自己。
也許還未懂吧?若我是那麼看得開,就不用以寫blog來吁一口悶氣。
let's listen:
我不難過
作詞:楊明學 作曲:李偲菘 編曲:Kenn C.
又站在你家的門口 我們重複沉默
這樣子單方面的守候 還能多久
終於你開口向我訴說她有多溫柔
雖然你還握著我的手 但我已不在你心中
我真的懂 你不是喜新厭舊
是我沒有 陪在你身邊 當你寂寞時候
別再看著我說著你愛過 別太傷痛
我不難過 這不算什麼
只是為什麼眼淚會流 我也不懂
就讓我走 讓我開始享受自由
回憶很多 你的影子也會充滿我生活
我並不懦弱 你比誰都懂
雖然寂寞 這會是我最後的寬容
抱緊我 再抱緊我
這一份感動 請你讓我留在胸口
別在說是你的錯
愛到了盡頭 是非對錯就讓它隨風
忘了所有 過得比你快活
我真的懂 你不是喜新厭舊
是我沒有 陪在你身邊 當你寂寞時候
別再看著我說著你愛過 別太傷痛
我不難過 這不算什麼
只是為什麼眼淚會流 我也不懂
不要再說 或許這是最好的結果
現在分手 總好過你不愛我一拖再拖
鬆開你的手 離開你左右
我向前走 這會是我 真正的解脫
開始懂了
歌手:孫燕姿 作曲:李偲菘 填詞:姚若龍 編曲:Kenn C
我竟然沒有調頭 最殘忍那一刻
靜靜看你走 一點都不像我
原來人會變得溫柔 是透徹的懂了
愛情是流動的 不由人的 何必激動著要理由
相信你只是怕傷害我 不是騙我 很愛過誰會捨得
把我的夢搖醒了 宣佈幸福不會來了
用心酸微笑去原諒了 也翻越了 有昨天還是好的
但明天是自己的 開始懂了 快樂是選擇
Monday, July 19, 2010
Sunday, April 18, 2010
遇見神
如果,你因為他(和我)是個罪人而不信他(和我)所信的神,我會覺得很可惜。
我相信,有一些認真做好見證的人,已經盡了力;有些跟本無心做的,也經已表了態。堅持用自己的尺度量別人的得失成敗,會令自己很「激心」。雄辯滔滔多數不會帶來真心悔改,好像加拉太書中的保羅--「服到人把口服唔到人個心」;當人遇見神,就會真正對自己的罪深感懊悔,就會想跟祂一生一世。
然而,任何說法都可以成為「不做好見證」的擋箭牌,又或助長「繼續用自己的尺度量神、量人」的堅持。
想起撒上十六7耶和華揀選大衛的片段: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在早會中聽到老師說「遇見神」的元素:
神顯現自己讓人可以遇見祂
神顯明自己是誰
是神所愛的人可以認出祂,不是在乎人有多少愛心
所立之基礎乃是「神認識我們」,而不在於我們認識自己多少,或我們認識神多少
指涉神對我們的呼召、我們的回應
這顯現、顯明、認識,和呼召會在我們生命中循環出現,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認出祂、回應祂。
「神願意為十個義人而不毀滅滿城的罪人,而人卻會因為信徒中的十個罪人而拒絕神的愛。」這是今天早上起來所懷的念頭、是對於昨天的小討論的一絲慨嘆。是的,主權在神那裡,無論我覺得如何可惜,也甘願順祂的時間(序)來走。
【遇見神】共享歌集.向生命致敬劇場主題曲
看天邊飄過雲海,告訴世界幻變常在,從來人在月缺下盼月圓。
天天總有上演,告訴你我動人故事,動人情節留下伏線,細心飾演!
如何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留淚,滿身抖震,
如何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
明明平安彷彿天邊遠,流連遊盪,暗失方寸。
然而遇見神,被指引,再生精采心內滲。
看天邊飄過雲海,告訴世界幻變常在,從來人在月缺下盼月圓。
天天總有上演,告訴你我動人故事,動人情節留下伏線,細心飾演!
如何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留淚,滿身抖震,
如何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
明明平安彷彿天邊遠,流連遊盪,暗失方寸。
然而遇見神,被指引,再生精采心內滲。
只因有你,今天有你,了不起!
誰無遐想一生精采佳美?由誰來導,演出好戲?
人能遇見神,是福氣,最終高飛。
從來難數高低多少次,何時成就?那天失意?
前途幻變時,路雖遠,有這福氣心內暖。
感恩,因為今天神又讓我遇見祂。回望所踏過的路,每一步都有祂的烙印。難道你以為我在病患中的平安是出於自己的嗎?
我相信,有一些認真做好見證的人,已經盡了力;有些跟本無心做的,也經已表了態。堅持用自己的尺度量別人的得失成敗,會令自己很「激心」。雄辯滔滔多數不會帶來真心悔改,好像加拉太書中的保羅--「服到人把口服唔到人個心」;當人遇見神,就會真正對自己的罪深感懊悔,就會想跟祂一生一世。
然而,任何說法都可以成為「不做好見證」的擋箭牌,又或助長「繼續用自己的尺度量神、量人」的堅持。
想起撒上十六7耶和華揀選大衛的片段: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在早會中聽到老師說「遇見神」的元素:
神顯現自己讓人可以遇見祂
神顯明自己是誰
是神所愛的人可以認出祂,不是在乎人有多少愛心
所立之基礎乃是「神認識我們」,而不在於我們認識自己多少,或我們認識神多少
指涉神對我們的呼召、我們的回應
這顯現、顯明、認識,和呼召會在我們生命中循環出現,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認出祂、回應祂。
「神願意為十個義人而不毀滅滿城的罪人,而人卻會因為信徒中的十個罪人而拒絕神的愛。」這是今天早上起來所懷的念頭、是對於昨天的小討論的一絲慨嘆。是的,主權在神那裡,無論我覺得如何可惜,也甘願順祂的時間(序)來走。
【遇見神】共享歌集.向生命致敬劇場主題曲
看天邊飄過雲海,告訴世界幻變常在,從來人在月缺下盼月圓。
天天總有上演,告訴你我動人故事,動人情節留下伏線,細心飾演!
如何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留淚,滿身抖震,
如何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
明明平安彷彿天邊遠,流連遊盪,暗失方寸。
然而遇見神,被指引,再生精采心內滲。
看天邊飄過雲海,告訴世界幻變常在,從來人在月缺下盼月圓。
天天總有上演,告訴你我動人故事,動人情節留下伏線,細心飾演!
如何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留淚,滿身抖震,
如何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
明明平安彷彿天邊遠,流連遊盪,暗失方寸。
然而遇見神,被指引,再生精采心內滲。
只因有你,今天有你,了不起!
誰無遐想一生精采佳美?由誰來導,演出好戲?
人能遇見神,是福氣,最終高飛。
從來難數高低多少次,何時成就?那天失意?
前途幻變時,路雖遠,有這福氣心內暖。
感恩,因為今天神又讓我遇見祂。回望所踏過的路,每一步都有祂的烙印。難道你以為我在病患中的平安是出於自己的嗎?
Wednesday, March 31, 2010
喪禮.婚禮--愛我就讓我跟你一同快樂
寫在分享之前……
由這篇blog開始,dream on正式跟facebook脫鉤。
原來,被facebook匯入的舉動,讓我在不知不覺間作出了自我審查,使自己原本屬於半私人的分享變得「親民」、變得「體面」;不敢寫一些可能會得罪某些人的文字,壓抑了那一刻我最需要的發洩。
即使給瀏覽的次數會大幅銳減,要讀的人總會來;我不用(也不要)把自己的事公告天下。
原來,找到定位,是件美事。
喪禮
早前讀到友人為自己草擬的喪禮程序,安排得一絲不苟,生命中最重的人和事都融匯其中,好像一首Symphony的Grand Finale;在我看來,是壯觀的。
我也曾經設計自己的喪禮(那時的確有這需要),也把自己生命中最愛、最珍貴的親友填滿最重要的崗位,還選了悼詩和頌歌。前幾年收拾房間時才認真地把藍圖扔掉。
我慶幸自己暫時參加的喪禮比婚禮多(雖然未來可能因為工作原故會有改變);在喪禮中,我比較有空間、更容易「做自己」。去多了,也就對自己將來的喪禮有別番體會:那其實不是「我的」喪禮,是我家人和朋友的;它的目的和存在價值是讓他們能跟我道別,或起碼認知需要跟我道別的事實。既然如此,我也不必要留下什麼「關於喪禮的遺言」,你怎樣做,我也歡喜,即使你送我最不喜歡的東西給我。
愛我就讓我跟你一同快樂,用最「你」的方式掛念我。
婚禮
今早寫了一封給好姊妹的信,其中一段我這樣寫:
「謝謝你邀請我作伴娘。昨晚睡前有機會好好思考一下,因為想能盡快回覆,好讓你有個打算。
上一次做伴娘是因為推不掉;但正因為同你熟,所以我知道可以坦白地拒絕。我是非常衷心祝福你結婚(別看這是客套話,問心講,我去過咁多婚禮,只有好少數我能心口如一地祝福一對新人);我亦真心希望能夠在婚禮上幫忙,特別是幕後的工作。
因為我知你肯care我感受,所以就照直說了。也不是有什麼「婚禮陰影」,只是這幾年開始更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最能夠喺咩崗位做自己和 enjoy just being myself,所以亦安心地向你言明;伴娘嘅崗位真的當不了,最好可以做伴娘和姊妹嘅 assistant。如果我今次可以咁,以後就可以大條道理推其他人(包括所有教會未結婚嗰d)」
推不掉的,成為了人生中一個遺憾;但我可以做的,是避免另一個遺憾的發生。
也有構思過自己(可能有)的婚禮;希望,可以小小的、靜靜的;沒有伴娘、伴郎、兄弟姊妹;沒有「歌舞」,不用大費周章;有家人、有朋友;唯一的要求,就是來賓要「做自己」--隆重的、簡約的,我都歡喜、都感激、都愛。因為我知道,那天我是主角;我不想,亦不用,把我的要求建築在你的忍耐/難受之上;我快樂,也希望你快樂;這就會是你給我最大的祝福。
禮儀,原本能幫助人更具體地享受或表達情感。當它變得過份複雜,就只讓我窒息。
愛我就讓我跟你一同快樂,讓我以最舒服、最「我」的方式祝福你。
由這篇blog開始,dream on正式跟facebook脫鉤。
原來,被facebook匯入的舉動,讓我在不知不覺間作出了自我審查,使自己原本屬於半私人的分享變得「親民」、變得「體面」;不敢寫一些可能會得罪某些人的文字,壓抑了那一刻我最需要的發洩。
即使給瀏覽的次數會大幅銳減,要讀的人總會來;我不用(也不要)把自己的事公告天下。
原來,找到定位,是件美事。
喪禮
早前讀到友人為自己草擬的喪禮程序,安排得一絲不苟,生命中最重的人和事都融匯其中,好像一首Symphony的Grand Finale;在我看來,是壯觀的。
我也曾經設計自己的喪禮(那時的確有這需要),也把自己生命中最愛、最珍貴的親友填滿最重要的崗位,還選了悼詩和頌歌。前幾年收拾房間時才認真地把藍圖扔掉。
我慶幸自己暫時參加的喪禮比婚禮多(雖然未來可能因為工作原故會有改變);在喪禮中,我比較有空間、更容易「做自己」。去多了,也就對自己將來的喪禮有別番體會:那其實不是「我的」喪禮,是我家人和朋友的;它的目的和存在價值是讓他們能跟我道別,或起碼認知需要跟我道別的事實。既然如此,我也不必要留下什麼「關於喪禮的遺言」,你怎樣做,我也歡喜,即使你送我最不喜歡的東西給我。
愛我就讓我跟你一同快樂,用最「你」的方式掛念我。
婚禮
今早寫了一封給好姊妹的信,其中一段我這樣寫:
「謝謝你邀請我作伴娘。昨晚睡前有機會好好思考一下,因為想能盡快回覆,好讓你有個打算。
上一次做伴娘是因為推不掉;但正因為同你熟,所以我知道可以坦白地拒絕。我是非常衷心祝福你結婚(別看這是客套話,問心講,我去過咁多婚禮,只有好少數我能心口如一地祝福一對新人);我亦真心希望能夠在婚禮上幫忙,特別是幕後的工作。
因為我知你肯care我感受,所以就照直說了。也不是有什麼「婚禮陰影」,只是這幾年開始更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最能夠喺咩崗位做自己和 enjoy just being myself,所以亦安心地向你言明;伴娘嘅崗位真的當不了,最好可以做伴娘和姊妹嘅 assistant。如果我今次可以咁,以後就可以大條道理推其他人(包括所有教會未結婚嗰d)」
推不掉的,成為了人生中一個遺憾;但我可以做的,是避免另一個遺憾的發生。
也有構思過自己(可能有)的婚禮;希望,可以小小的、靜靜的;沒有伴娘、伴郎、兄弟姊妹;沒有「歌舞」,不用大費周章;有家人、有朋友;唯一的要求,就是來賓要「做自己」--隆重的、簡約的,我都歡喜、都感激、都愛。因為我知道,那天我是主角;我不想,亦不用,把我的要求建築在你的忍耐/難受之上;我快樂,也希望你快樂;這就會是你給我最大的祝福。
禮儀,原本能幫助人更具體地享受或表達情感。當它變得過份複雜,就只讓我窒息。
愛我就讓我跟你一同快樂,讓我以最舒服、最「我」的方式祝福你。
分類:
林中外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