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9, 2008

當鹽不再咸

2 回音
究竟一年神學之旅改變了什麼?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拆毀多於建造;這也是我期望的,所以放心繼續走進天父的森林遊歷。

聽過別人這樣說:好的教育,是讓同學拿著「問號」進來,帶著「感嘆號」出去;友人接著說,可憐香港的「小填鴨」卻是拿著「問號」進來,帶著「句號」甚至「省略號」走的。我喜歡帶著「感嘆號」下課的感覺,然而大學教育給我不止一大堆「感嘆號」,還有更多的更多的「問號」;可能這就是吸引我回歸書叢的原因。

作為神學生(雖然未夠「薑」如同學ws般堅持「不講道,不實習,不宣教」;但這原則確是有趣,也點出傳統傳道人的限制),我自然想到:究竟有多少個崇拜能讓我帶著「感嘆號」離開?又:我是否天天帶著「感嘆號」開始讀經靈修的呢?對,是「帶著感嘆號」來到神的面前,不是要求每天有「讀經得著」的消費型信仰生活。

東正教的神學在這一年擴闊了我狹隘的視野,特別在「美」和「苦難」的課題上,豐富了我原有想法。Schmemmann在〈For the Life of The World〉提到:

"The liturgy is...the joyous gathering of those who are to meet the risen Lord and to enter with him into the bridal chamber. And it is this joy of expectation and this expectation of joy that are expressed in singing and ritual, in vestments and in censing, in that whole "beauty" of the liturgy which has so often been denonced as unnecessary and even sinful."

他們傳福音的方法就是時刻彰顯神的美,認為真理和美善自然吸引人歸信。作者坦言:

"Beauty is never "necessary", "functional" or "useful". And when, expecting someone whom we love, we put a beautiful tablecloth on the table and decorate it with candles and flowers, we do all this not out of necessity, but out of love. And the Church is love, expectation and joy."


我無意一面倒支持東正教,因為有部份福音派的傳統也是可取、可敬的。我心裡倒是常常掛念那些我親愛的、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教會的朋友,他們大部份對信仰比誰都認真,這是作為基督肢體的教會的損失。剛又得知一位好友決定離開教,令我不得不提筆作這初階者的神學反思……

"since i think being a Christian is something a lot more than just hae in the church...but then I know that the church is like that everywhere...so what can we really do??

My pastor offered me to go help out in the youth group...but if I don't really embrace the church's "vision" and the "gospel"...then I will be like starting riots and stuff...so don't know what to do..."

對不起,沒有經你同意引用了你的分享;但我真的很想說,我大概不會為你「能早日返回教會」祈禱,因為我們錯了,一直都錯了。要切切代禱的,不是「失喪的羊」(只有主有資格為我們冠上「失喪」之名),而是我們這個以為自己是好牧人的教會。

謝謝你今天提醒了我,當恆切為教會的悔改禱告。也送給你天父對我的安慰:孩子,對不起,他們讓你受苦、讓你累壞了;但你回去就當堅固你的弟兄,因為拆毁過後,我仍要建造。

j, it is easy to start a riot, even romantic to bring forth revolution; but He is more than that, He is subversive; He demands not our reformation but our transformation, which includes death and resurrection while the former does not. let the Lord demolish and let Him rebuild.

我還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

Saturday, July 5, 2008

我的五天精華遊

4 回音
沒有時間讀字的人,請看片:

第五天.下一站香港

0 回音
關於.溜街。

對我來說,任何景點都不及在大街小巷亂竄好玩。最喜歡別緻的小店、可愛的車子、又平又美味的小點…… 以〈聽見幸福〉命名的店,賣的是音樂盒;很喜歡這樣的舖排……

天師貓!!!!!!!!!!!!!!!!!!!!!!!!!!!!!!!(參〈魔女宅急便〉)

臨別這一天特意走到誠品敦南店看剛開始的展覽;台北的art happenings太多太多,好想多留幾天呢!



關於.後記。

這次在校園買了兩隻碟,都是不錯的製作,想起她和他快要到台灣定居,專心做音樂;我其實不是沒有想過,不再以旅客的身份住到這城市……除了香港和加拿大,我想,以台灣為家也是不錯的選擇吧!當然,每個地方也有它令人討厭的地方。

第四天.基隆,九份,瑞芳

0 回音
關於.遊樂。

我想我是有繞路走的技能,卻總喜歡這差點迷路、多走了路的體驗。沒有待在基隆很久,但不會忘記很有人情味的老嬤嬤(雖然我們大概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由基隆到瑞芳,沿途偶爾見到太陽,但一到九份,雨就一直沒有停過;就像香港的黑雨天。我實在慶幸腳上穿著一雙crocs--我唯一的鞋。沒有心情找九份的那間咖啡店,但吃了非常好吃的油蔥粿(我也不曉得是什麼……)。冒著雨逛了一會,濕透了身,買了黑糖麻糬,便乘客運離去;原來「客運飆車手」+ 下大雨 + 險峻的山路 = 「飄移」的刺激




下了山,雨就少了許多。


關於.自助餐。

經過一輪商討,我和友人決定試試這下午茶自助餐;再一次證實我真的不是吃自助餐的料子;雖然糕餅款式很多,但我實在吃不下第四件甜點……這也許導致了pizza一出便排長龍的「盛況」。


關於.買。

我發覺這次沒有花太多時間買東西,只有最後一晚在公館站附近的校園書房和週邊的二手書/CD店打書釘。結果還是抵不住「香港神學生買校園出版書籍八折」的誘惑,買下了〈基督教神學手冊〉和厚厚的〈當代聖樂與崇拜〉。回家途中依照漂亮的空姐友人們的指示到了「梗有一間喺左近」的「康是美」,以兩分鐘極速掃了我需要的masks(後來發現幸好買了這麼多,尤其當我感覺好像沒有為好姊妹個別買該買的「手信」時……)。


這樣,有晚上,有早晨
第四天

第三天.金山,淡水

1 回音
關於.金山人。

資深台灣旅人的指點後,便一個人前去朱銘老師的美術館。「出門遇貴人」是今倘台北之旅的highlight。在金山遇上親身帶我到接駁車候車處的鄉公所職員(雖然車站只在不遠處,但態度跟我們擅長耍太極的公務員簡直天壤之別);也遇到看見我手上拿著朱銘美術館單張,走過來告訴我候車處在哪的好心阿姨;後來她折返我所在的包店,給我送一個免費的入場證……夠戲劇性吧?




(btw,肉包和米槳是必吃之選,當我下午從美術館回來打算再吃一個時,已經售完了!)
關於.地上的方格。

朱銘美術館可愛的地方,是給你自由和空間塗塗畫畫;這四處可見的方格,留給你和你的sidewalk-chalk


關於.飲水思源。

欣賞美術館特意騰出空間介紹影響朱銘的李金川和楊英風:


「朱銘在現有的藝術成就上,對兩位恩師的感念從未停歇,每每談到個人成就時,必得先稱兩位恩師;「常懷感恩心」,在今日社會,更顯意義。

回顧歷史,我們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到來時路,也遠觀未來。透過藝術創作,持續觀看流轉人間的真、善、美。」




在綠方塊茶室一小時,心靈果真充電一整天……

關於.海。

由金山坐公車沿著北海岸到淡水,一路上有海伴著我;有時候,最快最近的路未必是最適合我的路……




有晚上,有早晨
第三日

第二天.鶯歌,三峽

0 回音
關於.生活。
空著肚子到了鶯歌,卻遇上了讓人「身心暢快」的老闆娘;也許這就是小鎮(總人口84660,其實也不太小)和城市的分別吧?在鶯歌的市場鑽進了窄巷,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只想找點吃的。看著菜牌,吸引我視線的卻是「早上六點半至下午二點」的營業時間,實在太文明了!

關於.路。

喜歡由鶯歌火車站到陶瓷博物館的一段路,舖滿了彩色的石頭、碎片和別緻的mosaics。我在這裡悄悄的帶走了一塊石頭……

關於.豆花。

由於陶瓷博物館休館(唉,明明已不是星期一,卻因籌備雙年展的原故已休館一個月),便轉到陶瓷老街逛。若有機會,必回來探探「阿嬤豆花」的友善阿嬤;很可愛的一家人。小小的舖子,非週末週日是悠閒的,阿嬤的女兒會跟你慢慢解釋什麼是愛玉、什麼是燒仙草,會給你看他們的全家福,會告訴你馬英九還是台北市長時己曾到訪,在門口擺著他的親筆簽名……還有,在你吃了半碗豆花時,會細心地問你要不要多一點甜湯。

關於.「牛皮器」,關於奶茶。

三峽的老街,建築很美;小舖的店員驚訝我們居然敢「大膽」自由行。在三峽,發展原來有些「皮器」也是真貴的 ^^。在乘車回西門町之前,得嚐整個旅程中最美味的芋頭奶茶,可惜我實在未能盛載XL的份量。


關於.皮蛋豆腐。

回到家附近吃晚飯。喜歡街道兩旁的小吃,都是一小碟一小碟的,不用吃很多也可以嚐到不同滋味。這個流黃皮蛋,超好吃;配著滑滑的豆腐,襯上魯肉飯,只吃一口便覺齒頰留香--數十台幣的幸福,令人滿足。

有晚上,有早晨
這是第二天

第一天.台北市

0 回音
突然的假期,踏上突然的旅程,第一次到台灣的人
。〈遊.歷」

關於.吃。

沒有到101大樓,沒有坐貓空,沒有參觀故宮博物院的香港遊客,第一晚到上閣屋大吃大喝。評語:新鮮、多選擇、地方大,喜歡吃自助餐的人必去(潛台詞:以我的食量,應該不會去第二次)。我們去的那天是平也有八成滿座,讓我見識了台北人吃得開的一面(雖然也有一部份是遊客)。


關於.書。

第一晚到了久聞其名的誠品旗艦店「朝聖」;很羨慕台灣人的閱讀風氣。鑑於出發前幾天進行了磨人的「執書工程」,和斗室那少少藏書大戰數百回合後差點小命不保,暈眩間想像每一本書都是動漫《寵物小精靈》中比卡超一樣的小精靈,按一下便可召出來,說一句便回到狹小空間……anyway,總之忍手,一本也沒有扛回來(書蟲在體內嘀嘀咕咕抱怨個不停……)


關於.捷運。

這樣對女性的體貼和尊重,在港鐵找不到(因為「港女」骨格精奇,孔武有力?);還有那些給長者、傷殘者和孕婦的博愛坐,即使平時沒有需要的對象,大多空著。令我想到,港鐵多數出口都沒有給輪椅人仕使用的裝置……真正的關注,還是需要企業和市民一起努力吧!

關於.住。

這是我「家」樓下的星巴克,除了早上七時外,整天人流駱驛不絕。這次住的地方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K房、極具規模的DVD租賃店、夜總會、食肆、旅店……還以為自己住進了重慶大厦!話說有天晚上,有幸與一位「老大」於電梯大堂打照面,看著那些跟在他身後的人塞滿剛到的升降機……(其實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老大,不過是聽某位嬌艷的小姐大喊他「老大」,然後黏在他身旁而已;真是夠電影感的。)

有晚上,有早晨
這是頭一天